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已于2019年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入2023年初,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进入加快编制进度尽快完成审批的阶段。本文结合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类似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要求,从风险评估的特点和工作要点,浅析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并提出相应建议。
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上位规划的落实和下位规划的传导,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地区在规划期内的城乡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等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人民群众利益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提前预判风险,提出相应措施,以降低规划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创新性 国土空间规划是在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一项具体工作,也是多年来“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创新的实践应用,规划成果将指引区域的发展。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2号〕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国令第713号)等文件,需要开展规划风险评估。目前,全国各地尚在加速规划编制力求尽快审批阶段,预期风险评估工作将广泛开展。尚无较成熟的评估案例可供参考,因此颇具创新性,对评估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2、综合性 规划是市、县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市(县)域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一个涉及战略目标定位、城乡协调发展、资源利用保护、三生空间格局等多个社会经济发展要素的长期规划,从规划的全生命周期来看,评估工作相关要素所产生的活动对社会稳定的宏观影响,又涉及在落实规划确定的具体建设项目时对社会稳定的微观影响,评估论证工作相对更复杂。这给超前准确地识别规划期内的风险因素和界定规划诱发的风险因素增加了难度。 3、广泛性 规划既要统筹市、区、乡镇、街道提出的规划诉求,又要聚焦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同利益群体关注点和利益诉求差异很大,对于全面准确地识别利益相关者和由利益矛盾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带来挑战。
1、评估工作思路 风险评估工作为评估方案制定、风险调查、报告编制3个阶段。结合规划编制工作各环节工作内容、工作深度及参与对象情况,梳理出各环节风险评估主要关注点,厘清评估工作的介入时点。 2、评估启动时间 理论上讲在规划编制前即可启动风险评估工作。在规划前期调研和专题研究阶段,一方面通过开展前期研究了解规划背景、工作程序以及规划专业知识等,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参与规划编制过程,主管部门与风险评估单位和规划编制单位可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利于建立风险意识并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参与成果论证,同步开展风险调查,梳理总结相关意见建议、识别潜在风险,及时反馈阶段性调查成果,促进规划的调整优化。在规划草案形成后,正式启动评估报告编制工作,及时反馈评估意见,为制定备答材料和宣传方案等提供依据和支撑。 3、风险调查 结合多种方式开展风险调查。包括文献调查、部门意见征询、基层单位意见征询、专家意见征询、民意收集调查、媒体舆论调查和类似决策调查等方式开展风险调查。调查对象涉及规划范围内的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单位和个人等。 在文献调查阶段,重点收集国家、省(市)与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及规划评估材料等;在开展部门意见征询和基层单位意见征询阶段,应尽量覆盖市、区、乡镇所有相关部门;在专家意见征询时,选取专家应考虑其区域情况熟悉程度和专业覆盖度,专业领域应涵盖规划、工程建设、环保、社会、经济、法律等,确保全面吸收专业意见;在开展民意收集调查时,主要对规划草案的公众反馈意见进行梳理统计,针对群众集中关切的问题,如有必要,可在此基础上视情况有针对性地展开二次调查;在调查类似决策风险时,应重点梳理风险情况、处置措施及处置效果。 4、评估要点 规划风险评估在国内尚未建立具有参考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且规划内容涉及面广,评估工作无法面面俱到,难以针对每一个领域形成相适应的评估指标。因此,如何结合规划风险评估特点,合理确定评估重点和评估指标,提升评估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开展深入研究。 5、评估指标 宏观层面结合重大政策评估要点,重点聚焦规划合法合规性、与相关规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规划的稳定性、出台条件的成熟性、规划环境影响、规划核查的准确性及社会舆情等方面;微观层面结合重大项目评估要点,重点聚焦规划确定的建设项目对相对明确的影响客体补偿和救济的合理性、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性、群众的接受程度等方面。 6、成果应用 开展风险评估对规划涉及社会稳定风险具有把脉会诊和源头防控的重要作用,评估结果是政府作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风险评估存在“重编制、轻反馈,重审批、轻化解”现象,尚无法起到促进决策调整完善的作用,也难以有效指导矛盾隐患排查化解。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论是一个基于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的状态下所得出,规划作为地区重大专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建议评估机构对其实施密切跟踪,及时关注社会公众或特定群体对规划的反映,分析研判风险形势,及时发现新风险,做好相关单位风险预警工作,为风险防范控制工作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实现风险评估闭环管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应重视过程反馈和评估动态跟踪。 1、注重阶段性风险反馈 在风险调查阶段,评估工作注重调查规划制定法定程序履行情况,及时指出不足,强化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分类梳理市、县两级相关部门、乡镇、专家、企事业单位及群众意见建议,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规避潜在风险;在风险分析阶段,及时向委托单位反馈初步识别的风险因素及制定的防范措施,为委托单位制定备答材料和宣传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2、风险防范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风险防范措施应明确落实各项措施的责任主体、具体工作内容和风险控制节点等建议,提升风险防范措施的可操作性。 3、持续跟踪评估 在取得审查意见后,评估单位应主动对提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动态跟踪,掌握风险发展趋势,研判新风险,将跟踪研判情况及时反馈委托单位,指导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 (国策成都分公司 王玉)
TAG:
上一篇:风险治理导向下的涉环保“邻避”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践探索
下一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师